摘要

目的:了解新生儿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药物的合理、安全使用及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15—2018年收集的668份新生儿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按照患儿的性别、年龄、发生时间、给药途径、剂型、累及系统-器官、关联性评价及转归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68例新生儿药品不良反应中,男女比例为1. 03∶1,平均年龄为6. 5±0. 11d;新生儿患者ADR发生时间最多的在用药后1~7 d内(248例,占37. 13%);单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43. 41%),共涉及药物类别12种,其中引起ADR排名前三位的药物类别分别是抗菌药物(56. 89%)、中成药(13. 17%)、呼吸系统类药物(7. 63%); 668例ADR共累及多个系统,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共373例次(55. 84%),其次为胃肠系统损害194例(29. 04%),心血管系统损害36例次(5. 39%)。结论:应对新生儿用药风险多加防范,采取多种措施促进新生儿合理、安全用药,尽量减少和避免新生儿不良反应的发生。

  • 单位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