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从全国视角探讨省域单元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体育非遗")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要素,为体育非遗的管理和保护提供参考。运用空间分析法等研究方法,获取体育非遗的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和体育发展环境的多维属性,并采用地理探测器分析体育非遗分布对环境因素响应差异。结果表明:(1)国家级体育非遗在明清时期最为繁盛,河北、山东、浙江三足鼎立的空间格局自明代起就已形成并延续至今。(2)以武术运动为主的类型特征,规模上呈现出锥形结构。(3)体育非遗分布格局与我国著名的人口分界线——胡焕庸线分布规律总体一致,呈现东密西疏的空间分布特征。国家级体育非遗集中分布在华北平原,省级体育非遗分布范围更加广泛,除华北平原外,东南沿海和西南地区也是体育非遗集中分布区。(4)体育非遗的空间分布受省域自然地理、经济社会和体育发展等相关环境要素影响,对地形地貌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响应强度高于经济社会要素响应强度,而对体育发展元素响应偏弱,自然地理要素对体育非遗分布起基础作用。
-
单位南京体育学院;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