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了探究箭竹(Fargesia spp.)天然更新与生态因子的关系,2010和2011年在岷山北部四川包座和贡杠岭2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设置样方对开花后枯死竹林的更新状况进行了调查.共调查大样方183个,小样方717个.共记录可能影响箭竹天然更新的生态因子变量12个(地形及林分因子:海拔、坡向、坡度、坡位、乔木郁闭度和灌木盖度;微生境因子:上层植被盖度、草本盖度、苔藓盖度、苔藓厚度、枯枝落叶盖度和枯立竹密度).以箭竹幼苗密度作为衡量天然更新的指标,分别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基于广义线性模型的负二项回归分析幼苗密度与地形及林分因子、微生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坡向、坡度、坡位和灌木盖度对箭竹幼苗密度的影响不显著,仅海拔高度和乔木郁闭度对箭竹幼苗密度影响显著,幼苗密度随着海拔高度和乔木郁闭度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2)在微生境上苔藓厚度、苔藓盖度和枯立竹密度3个因子对幼苗密度影响显著.苔藓在地面的存在,对更新具有促进作用,随着苔藓盖度和苔藓厚度的增大,幼苗密度增大;而环境中存在的枯立竹则不利于箭竹的更新,随着枯立竹密度增大,箭竹幼苗密度减小,因此极早地去除枯立竹可能会有利于竹类的天然更新.同时,由于该区域存在较大强度的放牧活动,放牧强度大时会对地表的苔藓造成破坏,并使幼苗受到践踏而死,因此在竹类恢复更新区域应最大限度地减小放牧强度,以利于竹类的快速恢复.

  • 单位
    生命科学学院; 四川省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四川大学; 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