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最近,有证据表明过去十年来,全国基层卫生保健就诊率有所下降。目前尚不清楚医师执业中的变化(包括基层医疗就诊的利用情况和就诊内容)是否与之有关联。方法分析2007—2016年成人就诊于初级保健医师和医师执业特征的代表性全国数据(国家门诊医疗调查)。采用美国人口普查估计数目计算人均就诊量,包括人均年就诊率,就诊时长,每次就诊的药物、诊断和预防服务的数量,预定的随访就诊百分比,以及具有某类执业能力(包括电子病历)的医师百分比。结果加权样本代表了32亿次就诊(83 368次未加权就诊)。在此期间,人均年就诊量下降了20%[-0.25次/人,95%CI(-0.32,-0.19)],而每次就诊时长增加了2.4 min[95%CI(1.1,3.8)]。每次就诊,初级保健医师会多给出0.30项诊断[95%CI(0.16,0.43)]和0.82倍药物[95%CI(0.5,1.1)],并多提供0.24种预防服务[95%CI(0.12,0.36)]。预定的随访就诊百分比下降了6.0%[95%CI(-12.4,0.46)],而初级保健医师对电子病历的使用增加了44.3%[95%CI(39.1,49.5)],对安全通信的使用增加了60.9%[95%CI(27.5,94.3)]。结论 2008—2015年,基层卫生保健就诊时间更长,每次就诊均解决了更多问题,针对某些患者和病情安排的定期随访较少。同时,更多的初级保健医师提供了非面对面的护理。基层卫生保健就诊率下降的部分原因可能是初级保健医师提供了更全面的面对面就诊,以及更多的非面对面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