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上颌窦底对上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的影响。方法 :通过锥形束CT(cone-bean CT,CBCT)筛选减数上颌第一前磨牙的正畸患者,根据上颌第一磨牙是否有牙根与上颌窦底接触或进入上颌窦内分为病例组与对照组,根据牙根进入上颌窦深度对病例组进行再分组。纳入正畸患者32例,64颗上颌第一磨牙,其中病例组34颗(Ⅱ亚类5颗、Ⅲ亚类14颗、Ⅳ亚类15颗),对照组30颗。测量正畸治疗后上颌第一磨牙各牙根及近中颊尖点的近中移动距离,通过各牙根的虚拟牙根长轴的近中倾斜角度,评估治疗后的牙根吸收情况。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畸治疗后,病例组及对照组各牙根均发生大于2 mm的近中移动,对照组与病例组近中颊尖的近中移动距离无统计学差异(P>0.05)。病例组牙根移动距离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与病例组正畸治疗后第一磨牙均发生近中倾斜,对照组倾斜程度显著小于病例组(P<0.05)。病例组Ⅳ亚类第一磨牙近中倾斜程度显著大于Ⅲ亚类组及对照组(P<0.05)。病例组与对照组牙根吸收情况均以无或轻度吸收为主。结论:使用恰当的正畸力,牙根进入上颌窦底的上颌第一磨牙可以产生有效的近中移动,且牙根较少出现中重度吸收;但牙倾斜程度较牙根未进入上颌窦的上颌第一磨牙大。牙根进入上颌窦深度越深,其倾斜程度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