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国商标法规定的侵权损害赔偿计算方式有实际损失、侵权获利、许可使用费和法定赔偿四种。通过对我国知识产权法院150份商标侵权案例的实证分析,发现适用法定赔偿的案件比率较高,且适用法定赔偿案件的判赔额要低于其他三种计算方式的判赔额,这主要与权利人无法举证、权利人提供的证据未被人民法院采信、权利人主动寻求适用法定赔偿以及法官青睐适用法定赔偿有关。提高损害赔偿数额是优化营商环境和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政策目标,司法实践中可以通过运用证据妨碍规则,灵活适用损害赔偿的计算方式,容忍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和优化法定赔偿的适用来鼓励权利人维权,遏制知识产权侵权行为。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