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对新农合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抗菌药物利用过程质量进行客观评价,为新农合县乡两级定点医疗机构药物利用的规范性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07—2011年山东省某县新农合信息系统数据,共纳入县乡两级定点医疗机构1 721例急性阑尾炎病人。采用客观评价法,将实际利用的抗菌药物种类与质量规范推荐的药物进行比对,计算相应符合率来代表药物利用过程质量。定量数据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通过Excel 2007、Microsoft SQL 2005和SPSS17.0进行。结果:2007—2011年推荐抗菌药物的总体符合率为22.4%(SD=22.3%)。乡镇卫生院推荐抗菌药物的总体符合率在14.6%19.6%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五年间,头孢类药物利用在乡镇卫生院趋于稳定,利用率最高的为第三代头孢,第二代头孢(推荐药物)利用率最低;县级医院第四代头孢逐步被第二代头孢和第三代头孢所替代。甲硝唑(推荐药物)利用率低,逐步被替硝唑和奥硝唑取代,以县级医院最为明显。结论:新农合县乡定点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利用规范性较差,主要体现为推荐药物利用不足,被质量规范外药物替代,且其规范性在2007—2011年间无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