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二羟丙茶碱对左室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F-PEF)患者呼吸频率与心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自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128例心功能Ⅲ~Ⅳ级的HF-PEF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未使用二羟丙茶碱的患者纳入A组(n=67),将二羟丙茶碱使用时间≤3 d的21例患者纳入B组(n=21),将二羟丙茶碱使用时间>3 d的40例患者纳入C组(n=40)。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频率与心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A组、B组、C组呼吸频率分别为(19. 76±1. 50)次/min、(18. 86±2. 06)次/min、(19. 05±2. 17)次/min,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第1天时,A组、B组、C组呼吸频率分别为(19. 73±1. 47)次/min、(17. 62±1. 02)次/min、(17. 95±1. 47)次/min,B组、C组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第3天时,A组、B组、C组呼吸频率分别为(18. 00±1. 60)次/min、(16. 10±0. 44)次/min、(16. 15±0. 53)次/min,B组、C组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第10天时,A组、B组、C组呼吸频率分别为(16. 30±0. 72)次/min、(16. 00±0. 01)次/min、(16. 15±0. 53)次/min,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前,A组、B组、C组心率分别为(87. 58±20. 77)次/min、(91. 38±20. 85)次/min、(92. 38±20. 82)次/min,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第1天时,A组、B组、C组心率分别为(83. 39±17. 37)次/min、(82. 76±11. 76)次/min、(84. 23±13. 79)次/min,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第3天时,A组、B组、C组心率分别为(78. 84±14. 41)次/min、(79. 67±10. 41)次/min、(80. 70±12. 64)次/min,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第7天时,A组、B组、C组心率分别为(74. 93±11. 18)次/min、(74. 00±7. 68)次/min、(82. 20±12. 71)次/min,C组明显高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第10天时,A组、B组、C组心率分别为(72. 61±10. 32)次/min、(72. 48±7. 05)次/min、(77. 32±8. 22)次/min,C组明显高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短期内使用二羟丙茶碱可降低HF-PEF患者的呼吸频率,缓解患者症状;但长时间使用会加快心率,不利于心力衰竭治疗。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