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方式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63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预后比较

作者:卢静; **沛*; 胡绍燕; 金松; ***; 苗瞄; 陈佳; 韩悦; 唐晓文; 仇惠英; 孙爱宁; 金正明; 傅铮铮; 马骁; 陈峰
来源:中华血液学杂志, 2015, 36(08): 633-636.
DOI:10.3760/cma.j.issn.0253-2727.2015.08.001

摘要

目的比较HLA相合同胞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MSD-HSCT)、亲缘半相合HSCT(Haplo-HSCT)、无关供者HSCT(UD-HSCT)和脐血HSCT(UCB-HSCT)四种不同移植方式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造血重建以及预后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8日至2013年12月13日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HSCT治疗的63例SAA患者临床资料, 分别比较不同移植方式对移植后造血重建、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及5年总生存(OS)率的影响。结果 53例行MSD-HSCT、Haplo-HSCT和UD-HSCT的患者全部获得造血重建, 其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植入时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1和0.577)。UCB-HSCT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植入时间分别为19(18~ 29) d及32(24~70) d, 明显长于其他移植方式(P值均<0.01);植入率分别为42.0%及42.0%, 明显低于其他移植方式(P值均<0.01)。但是造血重建失败的4例UCB-HSCT患者在一段时间后均出现自体造血重建。MSD-HSCT、Haplo-HSCT、UD-HSCT和UCB-HSCT 5年预期生存率分别为70.0%、81.0%、88.9%和77.8%,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D-HSCT、Haplo-HSCT和UD-HSCT 3种移植方式造血重建及预后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UCB-HSCT虽然造血重建率明显低于其他移植方式, 但总体预后无明显差异, 因此对于无HLA相合同胞供者的SAA患者, Haplo-HSCT、UD-HSCT及UCB-HSCT作为替代治疗疗效与MSD-HSCT相当。

  • 单位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