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则生生不息”:王阳明良知“生生”探析

作者:赵文宇; 曾振宇
来源: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04): 34-40.
DOI:10.16067/j.cnki.35-1049/c.2019.04.005

摘要

"生生"是王阳明良知发用的动态过程。良知所生为事物之理,即事物于人之价值,"生生"是良知作为价值本体的表现。作为价值本体,良知圆满具足,故求理只需心上下功夫。仁是"生生"之理,是良知的属性和"生生"的内在依据。王阳明之仁主要指知觉的通活,是"一体之仁"。"一体之仁"规定了良知"生生"的普遍性和差等性,普遍性表现在良知生出对万物普遍的同情,差等性表现为"生生"过程的渐进性及情感厚薄差异。感通是良知的生发机制,有感则生生不息,无感则心物"同归于寂"。良知与事物相遇相感,在"感应之几"上融为一体,良知生出事物之理。气化宇宙是心物感通的前提和基础。王阳明的感通思想是对《周易》《乐记》感通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