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明贵州紫苏种质资源的萌发特性及其内在联系,为种质资源利用和优良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以贵州不同地区收集的38份紫苏资源作为试验材料,测定种子的千粒重、含油量、粗蛋白含量,种子萌发7d后的根长、苗长、鲜重、发芽率,计算根/苗比值,并对主要的萌发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以及隶属函数分析,综合评价38份贵州紫苏资源的萌发特性。【结果】由相关性分析可知,发芽率与鲜重、苗长呈显著负相关,与根/芽、粗脂肪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其他性状相关不显著;38份贵州紫苏资源隶属函数平均值为0.294~0.815,排名前10位的资源为S12(独山县)>S7(丹寨县)>S27(平塘县)>S35(正安县)>S6(赤水县)>S2(册享县)册亨>S10(独山县)>S4(册享县)>S5(册享县)>S19(开阳县)。【结论】38份贵州紫苏资源萌发特性差异显著,综合评价较高的排名前10位材料包含不同籽粒颜色和不同来源种质,可作为杂交育种亲本选择参考因素之一。
-
单位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油料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