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对比有创–高流量氧疗(HFNC)和有创–无创通气(NIV)序贯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并严重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探讨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有创通气拔管后HFNC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收治的诊断为慢阻肺且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行有创通气的患者,经抗感染等治疗后出现肺部感染控制窗,按1∶1随机分为HFNC组和NIV组。HFNC组拔管后接受HFNC治疗,NIV组拔管后接受NIV治疗。主要观察终点为治疗失败率;次要观察终点为拔管后1 h、24 h及48 h的血气分析参数和生命体征、拔管后呼吸支持总时间、每日气道护理干预次数、舒适度评分、鼻面部皮损发生率、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及拔管后28天病死率等。结果 112例患者进入随机分组,经二次排除后HFNC组和NIV组分别有53例和52例纳入分析。HFNC组治疗失败率为22.6%,低于NIV组的28.8%,失败率风险差为–6.2%(95%CI–22.47~10.43,P=0.509),显著低于9%的非劣效界值。治疗失败原因分析显示HFNC组治疗不耐受显著低于NIV组,风险差–38.4%(95%CI–62.5~–3.6,P=0.043)。拔管后1 h两组呼吸频率均较拔管前增快(P<0.05);拔管后24 h,HFNC组呼吸频率下降至基线水平,但NIV组呼吸频率仍高于基线水平,且HFNC组低于NIV组[(19.1±3.8)比(21.7±4.5)次/min,P<0.05];拔管后48 h,两组呼吸频率均较基线水平无显著差异。NIV组平均每日气道护理干预为9(5~12)次,显著高于HFNC组的5(4~7)次(P=0.006)。HFNC组舒适度评分显著高于NIV组[(8.6±3.2)比(5.7±2.8)分,P=0.022],而鼻面部皮损发生率显著低于NIV组(0比9.6%,P=0.027)。两组呼吸困难评分、住院时间及28天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有创-HFNC序贯治疗慢阻肺合并严重呼吸衰竭非劣效于有创-NIV序贯策略,两组具有类似的治疗失败率,且HFNC具有更佳的舒适性和治疗耐受性。
-
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苏北人民医院; 扬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