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古作“不寐”,因外邪、七情、饮食等致人体阴阳失合,导致阴不敛阳或阳不入阴,使夜卧不安,发为本病。后溪本属小肠经输穴,为火经上的木穴,通于心脉,别通于脾经,与督脉相交汇,故后溪可畅情志,调心肾,安脾胃,合阴阳。笔者查阅古籍文献,溯源后溪,探寻后溪治疗失眠的古今理论依据,试图从后溪穴穴位特性、所属经脉特性及掌部全息方面进行分析,为临床失眠的治疗厘清部分取穴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