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梓河浮游植物优势种生态位与种间联结性分析

作者:李秋华; 马一明
来源: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40(02): 11-18.
DOI:10.16614/j.gznuj.zrb.2022.02.002

摘要

为了解梯级筑坝河流浮游植物群落在不同水文时期下的结构变化、演替规律及其优势种的联结性,2020年8月(丰水期)、2020年11月(枯水期)和2021年4月(平水期)对贵州省桐梓河的浮游植物群落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3个水文时期鉴定出的浮游植物有6门75种,其中优势种有5门15种;梅尼小环藻(Cylotellameneghiniana),小型异极藻(Gomphonema parvulum),尖针杆藻(Synedraacusva)和舟形藻(Navicula sp.),以及隐藻门中的啮齿隐藻(Cryptomonas erosa)均为优势种;浮游植物优势种的平均丰度依次为丰水期(1.53×105 cells·L-1),平水期(9.49×104 cells·L-1),枯水期(5.18×104 cells·L-1);丰水期间浮游植物的平均生态宽度最低(Bi=2.95);15个优势种的生态位重叠值Oik变化区间为[0.008, 0.918],重叠种群的最小值出现在丰水期(微小四角藻Tetraedron minimum-小型异极藻Gomphonema parvulum),2个物种间基本不相交,最大值在平水期(尖针杆藻Synedraacusva-线型菱形藻Nitzschia linearis),说明在平水期2个群落之间大部分重叠。此外,通过优势种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和联结系数(AC)还判断出:丰水期浮游植物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和种间重叠值虽减小,但物种间的正联结性增大了;水流量越小,大坝的阻隔对物种间的群落结构改变的越明显,负联结性越高,短期的地理隔离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较大。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