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研究寰椎发育性椎管狭窄(小寰椎)合并退变性颈脊髓病患者的病例的影像学特点, 探索小寰椎的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至2020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通过颈后路手术+寰椎后弓切除术治疗的退变性颈脊髓病的病例资料, 除外后纵韧带骨化等因素, 16例存在寰椎水平脊髓受压, 高度怀疑存在小寰椎, 命名为小寰椎组。匹配同时期颈后路手术未行寰椎后弓切除的病例4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CT下寰椎椎管中矢状径、寰椎后结节至枕枢连线垂直距离以及MRI下寰椎椎管有效径的大小, 以及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日本骨科学会(JOA)颈椎功能状态评分, 比较其特点。结果小寰椎组男9例, 女7例, 年龄(63±12)岁。对照组男21例, 女25例, 年龄(57±10)岁。两组患者均获得至少1年的随访。小寰椎组的寰椎椎管中矢状径为(26.4±3.1)mm, 小于对照组的(29.6±2.2)mm(P=0.010)。小寰椎组寰椎后结节至枕枢连线垂直距离大于对照组[(6.79±1.17)mm比(5.57±1.29)mm, P=0.001]。MRI下小寰椎组的寰椎椎管有效径明显小于对照组[(8.25±1.44)mm比(13.00±1.66)mm, P<0.001]。小寰椎组的术前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 但是二者JOA评分末次随访与术前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1.9%比66.0%, P=0.066)。小寰椎组的16例中, 有5例枕枢连线位于寰椎后弓的后1/3处, 有11例枕枢连线完全位于寰椎后弓的后方。结论小寰椎导致寰椎水平的椎管有效径明显减小, 可以导致更加严重的颈脊髓损害。CT下寰椎椎管中矢状径<26 mm时, 应高度怀疑存在小寰椎。当枕枢连线位于寰椎后弓的后1/3或者以远时, 应当警惕小寰椎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