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太原北齐蒙山大佛北侧原存一方摩崖刻经残碑,碑刻字体为楷书,年代大约为唐代。本文对此进行了详细比对,发现残存碑文内容和顺序均与什译《金刚经》高度吻合,这一刻经碑可基本判定为鸠摩罗什译《金刚经》之全本。文献之外,考察其物质形态、文本、媒材、空间与仪式,探求唐人如何看待书刻《金刚经》,以及他们在信仰中是如何体验这一实践的。综合相关佛典以及敦煌写本,可知此刻经碑的建造,首要目的在于营福;而结合位于此碑近侧的禅窟来考量,亦当有禅观之用。此外利用敦煌文献,推知嵌于寺壁的刻经碑这一媒材表现形式出现的原因。这对于我们认识中国艺术史上这一特定媒材与形式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单位
    北京服装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