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吸烟对支气管哮喘(哮喘)患者气道重塑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法, 按《全球哮喘防治创议2021》标准入选在2020年11月至2022年2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及住院确诊哮喘的患者44例, 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肺部高分辨率CT进行分析测量。根据有无吸烟史将哮喘患者分为吸烟组和非吸烟组2组, 分析2组患者气道重塑的差异, 进一步探讨这种差异与外周血的中性粒细胞和嗜酸粒细胞水平之间的关系。收集10例临床吸烟/非吸烟的哮喘患者的手术病理标本, 通过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比较2组Th1、Th2、Th17、中性粒细胞和嗜酸粒细胞的情况, 进一步验证吸烟对哮喘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的影响。结果吸烟组哮喘患者气道壁厚度(WT)均大于非吸烟组, 其中, 右肺上叶尖段[(0.169±0.021) cm比(0.147±0.029) cm]、右肺下叶后基底段[(0.171±0.331) cm比(0.142±0.024) cm]、亚段支气管[(0.150±0.026) cm比(0.129±0.024) cm]及左肺下叶后基底段支气管[(0.171±0.031) cm比(0.150±0.033) 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样, 除右肺上叶尖亚段的非吸烟组WA%大于吸烟组, 其余5组支气管, 吸烟组哮喘患者的管壁面积%(WA%)均大于非吸烟组, 在左肺下叶后基底段[(0.647±0.081)%比(0.596±0.0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 P<0.05)。吸烟组男性哮喘患者各段或亚段支气管的WT/气道横径(AD)、WA%和校正后的WT/AD均高于非吸烟组, 但仅左肺下叶后基底段[(0.205±0.038)%比(0.175±0.025)%;(0.645±0.085)%比(0.575±0.067)%;(0.123±0.026)%比(0.102±0.0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吸烟组哮喘患者校正后WA%均高于非吸烟组, 其中, 右肺下叶后基底段[(0.376±0.058)%比(0.322±0.055)%]、左肺下叶后基底段[(0.388±0.063)%比(0.335±0.041)%]及其亚段支气管[(0.415±0.047)%比(0.376±0.035)%]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较于非吸烟组, 吸烟组的哮喘患者外周血的中性粒细胞比值和绝对值更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非吸烟组患者的嗜酸粒细胞比值和绝对值均比吸烟组高, 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非吸烟组哮喘患者比较, 吸烟组哮喘患者的肺组织有更多的中性粒细胞浸润, 而嗜酸粒细胞则相对较少,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吸烟可改变哮喘患者的气道炎症参与细胞类型、加重哮喘的气道重塑程度;吸烟加重哮喘气道重塑的作用可能通过中性粒细胞介导。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