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06年开始实施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简称"新机制")是迄今为止中国政府对农村地区实施的规模最大的教育类转移支付。为研究"新机制"是否促进了义务教育的完成,根据各省制定的"新机制"实施方案中所列出的地市级政府获得的来自上级政府(中央+省级)补助比例和补贴金额的差异,采用双重差分的回归方法,考察中西部地区21个省份的159个城市在"新机制"实施过程中来自上级政府转移支付比例和金额对市域内个人义务教育完成情况的影响。结果发现,市级政府获得的补贴比例和补贴金额均对义务教育完成有显著的正影响。同时,利用虚拟政策作为"安慰剂"对"新机制"效果进行稳健性检验的结果也支持了这一结论。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新机制"政策对教育完成的影响成效,同时也为未来政策的进一步实施提出指导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