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BCT)在活体上实现下颌切牙管(MIC)的检出和定位,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从医院放射科CBCT数据库中,筛选符合标准的18~85岁个体。在研究对象的CBCT图像上,识别44~34根尖下方的MIC,确定可视性,测量MIC直径及到多个解剖标志的距离。结果第一前磨牙和尖牙区MIC可视性明显优于切牙区。下颌骨横断面上MIC多走行于垂直向中1/3段中线偏唇/颊侧。随着向正中联合部延展,MIC直径逐渐变小,绝大多数在切牙区变为不可见。结论 MIC的临床意义可能没有想象中的重要。术前告知MIC损伤和神经功能障碍的风险是必需的,但更多是基于法律和伦理上的考虑。术前个性化三维图像检查和测量、以及术中尽量避开MIC中的血管神经束,仍是基本的临床要求。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