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比较分析阻挡钉快速置入技术与传统髓内钉固定术治疗等速肌力训练期胫骨近端干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1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收治的48例胫骨近端干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组均接受等速肌力训练。采用传统髓内钉固定术者23例(传统组),采用阻挡钉快速置入技术者25例(阻挡组)。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临床疗效、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术后胫骨断端矢状面及冠状面成角、围手术期指标及骨折愈合时间等临床数据,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传统组优良率为86.96%,阻挡组优良率为92.00%,2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术后VAS评分均显著下降(P <0.05),阻挡组术后1、3个月VAS评分为(3.67±0.85)、(2.61±0.73)分,明显低于传统组[(4.97±1.03)、(4.01±0.8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2组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的VAS评分比较[(1.53±0.68)分vs.(1.63±0.74)分,(1.14±0.61)分vs.(1.21±0.65)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阻挡组术后胫骨断端矢状面和冠状面成角为(2.71±0.42)°、(2.93±0.91)°,均明显大于传统组[(1.39±0.37)°、(2.28±0.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阻挡组手术时间和透视次数为(125.83±35.63) min、(110.31±24.80)次,均明显多于传统组[(82.97±20.47) min、(28.68±9.36)次],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7.15±2.63) d、(91.43±19.87) mL、(3.07±0.74)个月,均明显少于传统组[(9.35±3.58) d、(143.75±37.89) mL、(4.13±0.95)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胫骨近端干性骨折,阻挡钉快速置入技术与传统髓内钉固定术的临床疗效相当,但各有优缺点。阻挡钉快速置入技术在减轻患者术后早期疼痛和减少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上更具优势,但对手术操作人员的技能要求过高;传统髓内钉固定术虽对手术操作人员的技能要求不甚高,但因术后早期疼痛、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大,患者医疗成本相对较高,临床应基于实际情况酌情选择。

  • 单位
    唐山市第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