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了解胶州湾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动态变化以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本研究通过2016年冬季在胶州湾12个站位采集到的大型底栖动物样品,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66种,其中环节动物32种,节肢动物、软体动物和棘皮动物分别为17种、9种和3种,脊索动物2种,纽形动物、头索动物、半索动物各1种。优势种为寡鳃齿吻沙蚕(Nephtys oligobranchia)、丝异须虫(Heteromastus filiformis)、青岛文昌鱼(Brachiostoma belcheri tsingtauense),优势度分别为0.02、0.147和0.024。大型底栖动物的总平均栖息密度为176.7 ind/m2,总平均生物量为159.5 g/m2。水平分布显示,栖息密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湾内近岸海域、湾外海域、湾内离岸海域,生物量水平分布湾外海域>湾内海域。多样性指数(H’)取值为1.193.54,平均值为2.65;丰富度指数(d)取值为0.912.29,平均值为1.47;均匀度指数(J′)取值为0.461.00,平均值为0.87。根据Cluster结果,可将调查站位划分为4个群落。ABC曲线显示,群落Ⅰ受到严重的扰动(H’=1.65),群落Ⅱ(H’=2.84)和群落Ⅲ海域(H’=2.32)有轻微的扰动,群落Ⅳ未受干扰(H’=3.54)。BIOENV分析表明,与群落结构关系最密切的环境因子为水深、溶解有机碳(DOC)、中值粒径和Zn含量(r=0.524)。胶州湾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多,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不稳定,需进行长期监测和评价。
-
单位生命学院; 上海海洋大学;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农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