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荆防颗粒治疗荨麻疹作用机制研究

作者:曹小宇; 黄佳奇; 陈美琳; 王鹏龙; 王苗苗; 韩爱庆; 杨恩华; 巩文桥; 吴嘉瑞*
来源: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2, 22(09): 1029-1041.
DOI:10.14009/j.issn.1672-2124.2022.09.002

摘要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荆防颗粒对荨麻疹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Uniprot、人类孟德尔遗传综合数据库、DrugBank和GeneCards等数据库,获取荆防颗粒中的活性成分、核心靶点以及荨麻疹的疾病靶点。运用STRING平台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分析。应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疾病-靶点网络以及PPI网络。使用R x64 4.1.1软件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AutoDockTools对核心靶点和重要化合物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得到荆防颗粒活性化合物187个,化合物预测靶点261个,疾病靶点556个,交集靶点75个。PPI网络分析结果显示,荆防颗粒治疗荨麻疹的关键基因有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蛋白激酶B1(Akt1)、肿瘤坏死因子、胱天蛋白酶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富集分析获得1 391个GO条目,211条KEGG信号通路,包括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人类巨细胞病毒感染和糖尿病并发症中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AGE受体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槲皮素与MMP9、VEGFA,乙酸亚油醇酯与PTGS2,山柰酚与Akt1有较强的结合活性。结论:荆防颗粒是基于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相互协同治疗荨麻疹,为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