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了解结核分枝杆菌(MTB)耐链霉素(SM)和乙胺丁醇(EMB)临床分离株基因突变情况对其体外最小抑菌浓度(MIC)的影响。方法:选择自笔者所在医院临床分离后保存的MTB菌株共140株为研究对象,其中SM耐药菌株40株,敏感菌株20株;EMB耐药菌株60株,敏感菌株20株。用基因芯片法进行检测,并对SM耐药和敏感的菌株进行体外MIC测定,比较不同分离株的MIC结果。结果:在敏感株中未发现rps L或rrs基因突变,耐药菌株中rps L基因突变率为62.5%,rrs基因突变率为27.5%,两种基因共同突变率为10.0%。rps L基因的MIC为(70.2±17.1)g/ml,rrs基因的MIC为(64.2±15.4)g/ml,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耐药株中emb B基因的突变率为46.7%,敏感株的突变率为40.0%,两种菌株之间的突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芯片法检测emb B基因突变的结果与药敏试验比较,其灵敏度为46.7%,特异度为60.0%,阳性预测值为77.8%,阴性预测值为27.3%,一致率为50.0%,Kappa值为0.05。结论:rps L和rrs突变导致的SM体外MI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核分枝杆菌emb B306突变在EMB耐药株和敏感株之间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基因芯片法对emb B基因检测的诊断价值不高。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