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芜湖地区血液报废原因,探讨其主要因素,减少血液资源浪费。方法使用血站管理软件,回顾性统计2016年—2019年的血液报废数据,分析血液报废主要因素。结果 2016年—2019年的采集制备量分别为:102 760 U、104 071 U、100 320 U和111 764 U;年报废量(率)分别为:4 294.5 U(4.2%)、4 063 U(3.9%)、2 788.5 U(2.8%)和5 080 U(4.5%);报废品种最多的是新鲜冰冻血浆7 571 U;检测因素血液报废量(率)显著高于非检测因素(P<0.05)。其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因素占比最高,40.8%,其次是HBs Ag,12.9%;非检测因素中脂肪血报废占比最高,7.6%。2019年检测因素报废率从2.1%升高到4.0%,主要因为ALT因素的报废率相比于2018年有显著升高(P<0.05)。非检测因素报废率4年内呈现平稳降低趋势。结论芜湖地区降低血液报废率的工作重点应在ALT和脂肪血的初筛控制上,尤其是降低ALT高危人群的招募比例,有助于减少后期检测因素造成的血液报废。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