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草原白喉乌头根和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作者:**英; 崔东*; 刘淑琪; 吕立琴; 刘璇; 武玉鑫
来源:草原与草坪, 2023, 43(04): 27-35.
DOI:10.13817/j.cnki.cyycp.2023.04.004

摘要

【目的】以伊犁草原分布的白喉乌头(Aconitum leucostomum)为对象,分析白喉乌头入侵前后的碳氮比(C∶N)、氮磷比(N∶P)和碳磷比(C∶P)的化学计量比,并明确白喉乌头根和叶中C、N和P元素的化学计量特征在不同月份的变化及其关联性。【方法】测定白喉乌头在不同月份和不同器官C、N和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的变化,以及白喉乌头入侵前后土壤C∶N、N∶P和C∶P的化学计量特征变化,并分析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土壤C∶N、N∶P和C∶P的平均值在入侵土分别为22.947、4.067、91.211;在未入侵土分别为23.029、4.071、92.345。可见,未入侵土的C∶N、N∶P和C∶P均高于入侵土(P>0.05)。白喉乌头根的C、N、P含量的范围分别为248.08~337.26、10.20~13.56、1.35~1.86 g/kg,而叶片碳、氮、磷含量分别为320.23~446.29、19.20~36.74、0.95~3.32 g/kg。C、N和P元素在不同月份和不同器官中的分配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而且其含量均表现出叶>根,体现出植物从地上至地下的养分含量呈下降的趋势。由相关性分析可知,白喉乌头根C、N、P与叶的C、N、P呈现正相关的关系,植物养分从体内进行传输,白喉乌头的根和叶对C、N、P的表现出一致性,为白喉乌头的稳定生长提供有利条件。根作为植物吸收养分和水分的重要器官,将所吸收的养分从地下部分运输到地上部分进而实现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白喉乌头根的C∶N和C∶P与叶的C∶P和N∶P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而N和P与C∶N、N∶P和C∶P呈负相关关系,从而表现出根和叶在养分利用方面的协同变化,同时也说明N和P元素在白喉乌头生长阶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结论】与未入侵的土壤相比较,入侵土壤铵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明显增加,说明入侵植物可能会造成土壤养分的变化。

  • 单位
    伊犁师范大学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