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南苏门答腊盆地中新统Gumai组下段发育岩性油气藏。运用测井、录井、地震等资料,结合区域地质研究,对南苏门答腊盆地J区块中新统Gumai组下段砂体的成藏条件、控制因素开展了综合研究,并预测了有利区带。研究结果表明:(1)南苏门答腊盆地J区块油气主要来自东部Betara生烃凹陷,共发育3套烃源岩,分别为Talang Akar组下段烃源岩,Talang Akar组上段烃源岩及Gumai组烃源岩。其中,Talang Akar组下段发育的海陆过渡相烃源岩最好,以Ⅰ型或Ⅱ型干酪根为主,含大量煤层,TOC值主要为0.5%~2.0%,氢指数(HI)主要为100~350 mg/g,氧指数(OI)平均为30 mg/g。(2)J区块Gumai组下段自东向西发育一套三角洲近端前缘—远端前缘—前三角洲沉积体系,区块东部近端前缘以厚层砂岩为主,西部远端前缘以泥岩夹薄层砂岩为主。块状中—细砂岩为主要储集岩,泥质条带广泛发育,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河道溢岸沉积。(3)J区块Gumai组岩性油气藏主要受泥岩盖层和大断裂控制,油气多聚集于区块西部远端前缘泥岩含量高、封盖条件好的地区,且紧邻大断裂。(4)J区块Gumai组下段岩性油气藏具有“下生上储、复合输导、盖层控藏”的成藏模式,中部的W地区及P地区为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有利区。

  • 单位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