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了解广西野生植物中毒高发区居民食用野生植物的情况,为有效开展此类中毒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8年6—8月在广西野生植物中毒高发区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15岁以上村民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是否食用野生植物,食用的品种、频率、加工方式和获取途径等,食用后出现的症状以及不食用的原因。采用χ2检验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食用野生植物的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480人,有52.1%的人过去一年食用过野生植物,所食用的常见植物种类依次为野菜>野蘑菇>草药。食用频率以1~3次/季度和<3次/年为主(占71.2%);获取途径以自行采摘为主(占92.4%);4.4%的食用者在食用后出现疑似中毒症状。χ2检验结果显示,年龄、地区、民族、教育程度和采摘经验是食用野生植物的相关影响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地区、民族和采摘经验是食用过野生植物的影响因素,OR值(95%CI)分别为1.37(1.17-1.60)、0.49(0.29-0.84)和2.49(1.61-3.84)。结论广西野生植物中毒高发区约一半居民存在食用野生植物行为,建议在中毒高发区开展重点人群宣传活动,以减少野生植物中毒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