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索戏:宗教性追求与戏曲化表征

作者:王佳磊
来源: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9, 33(06): 58-61.
DOI:10.15958/j.cnki.gdxbysb.2019.06.008

摘要

关索戏又名"关索土戏",目前仅留存于澄江县阳宗镇小屯村。长期的民间业余形态、文人雅士的漠视,以及文革期间资料的毁灭,使关索戏留下的文献极少,其源起、形成时间、得名缘由已难于考证。一般认为,关索戏属于军傩的一支,源于明初平定云南,屯兵移民,从我国南方地区移植而来的"傩戏",后在云南渐次演化为"关索戏"。关索戏的演出保留着一系列的请神、酬神、送神的仪式活动,另一方面,其面具、表演形式、演出剧目等均受戏曲艺术的长期濡染与影响。小屯关索戏既有傩仪"驱邪逐疫、祈福禳灾"的宗教精神,又有戏曲搬演故事,娱乐大众的艺术追求,被誉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民俗鉴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