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扶植新生力量,培养文学新人,是新中国格外关注的重要文化事件。"十七年"时期中国青年出版社等出版机构参与到文学新人新作的生产、传播与接受诸环节,掀起了集体培养文学新人的热潮。出版政治与身份政治的双重规约,使得中青社始终把"争夺青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把培养文学新人作为争夺青年的有效手段。中青社通过选择"广种薄收"和"深耕精植"两条策略,依靠着编辑们的辛勤耕耘和编辑力的勃发,催化了文学新人群体的诞生与成长,为新中国文学新人的培养工程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