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严重脓毒症患儿接受基于连续性血液净化(CBP)风险控制的治疗性干预效果。方法选取丽水市中心医院PICU 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严重脓毒症患儿148例,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 根据干预方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74例, 分别接受基于CBP风险控制的治疗性干预和常规干预, 比较两组患儿肠鸣音恢复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PICU住院时间、肠功能障碍评分、病情、炎症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 观察组患儿肠鸣音恢复时间[(1.19±0.36)d]、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2.61±0.73)d]、PICU住院时间[(11.39±3.11)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2.37±0.58)d、(3.18±1.03)d、(14.42±3.45)d](t=14.87、3.88、5.61, 均P < 0.001);观察组肠功能障碍评分[(1.06±0.23)分]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评分[(21.36±3.03)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55±0.18)分、(29.15±3.27)分](t=14.43、15.03, 均P < 0.001);观察组降钙素原[(0.95±0.32)mg/L]、肿瘤坏死因子α[(45.49±9.46)μg/L]、C-反应蛋白[(20.13±6.23)m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44±0.35)mg/L、(67.12±8.83)μg/L、(26.01±5.89)mg/L](t=8.89、14.38、5.90, 均P < 0.001);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81%(8/74),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38%(21/74)(χ2=6.18, P=0.013)。结论基于CBP风险控制的治疗性干预可有效缩短PICU严重脓毒症患儿肠鸣音恢复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及PICU住院时间, 改善患儿病情, 降低炎症指标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 值得临床推广。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