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淫羊藿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作用机制研究

作者:张运辉; 周小青*; 伍大华; 杨梦琳; 郑彩杏; 童天昊
来源: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21, 38(16): 1945-1951.
DOI:10.13748/j.cnki.issn1007-7693.2021.16.004

摘要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淫羊藿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作用靶点及通路,明确其作用机制。方法借助TCMSP数据库及Uniprot数据库筛选出淫羊藿有效成分及靶点基因。通过Drugbank、DisGeNET和TTD数据库筛选出AD的靶点基因;成分靶点与疾病靶点映射后使用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药物有效成分-靶点蛋白相互作用网络,使用STRING数据库绘制靶点蛋白-靶点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对靶点蛋白利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分析和KEGG分析,最后采用MTT试验和荧光实时定量PCR对网络药理学主要分析结果进行验证。结果筛选得到23个淫羊藿活性成分,共预测获得239个淫羊藿药效靶点和2 156个AD的治疗靶点,取交集后得到152个淫羊藿治疗AD的靶点,蛋白互作分析提示GSK3β、AKT1、CDK5、CDK5R1、APP、MAPK1、MTOR为蛋白互作网络中的关键靶点。淫羊藿关键靶点主要关联AD、β-淀粉样蛋白聚集、Tau蛋白异常磷酸化、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细胞凋亡等;细胞实验提示,淫羊藿可显著提高Aβ25-35诱导PC12细胞的细胞存活率,并参与调控GSK-3β、AKT1、CDK5介导的β-淀粉样蛋白聚集及Tau蛋白磷酸化通路。结论淫羊藿治疗AD具有多活性成分-多作用靶点-多联系通路的特点,本研究为系统阐明淫羊藿治疗AD作用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 单位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湖南中医药大学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