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术后前房深度(ACD)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以获得理想的术后屈光状态。方法 收集20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合并白内障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手术(前后段联合手术)患者(A组)术前、术后3月及硅油取出术后3月ACD及屈光度数变化;20例单纯白内障行白内障手术患者(B组)术前、术后3月ACD及屈光度数变化。并比较两组ACD及屈光度数变化。结果 A组患者术前、术后3月及硅油取出术后3月平均ACD分别为(3.7l±0.30) mm、(3.17±0.26) mm及(4.12±0.40) mm;B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月平均ACD分别为(3.25±0.23) mm及(4.35±0.22) mm。比较A组与B组术后ACD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术后屈光度数平均为(-0.35±0.32) D及(0.75±0.45)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后段联合手术患者术后ACD变化与单纯白内障术后ACD变化有明显差异;前后段联合手术术前应考虑术后ACD变化对术后屈光状态的影响,从而获得更加精准的屈光度数。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