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辅助下食管肿瘤全系膜切除与胸导管旁淋巴结转移规律

作者:李斌; 滕昊骅; 杨洋; 严文俊; 张晓彬; 华荣; 郭旭峰; 孙益峰; 顾海勇; 何毅
来源:上海医学, 2020, 43(07): 413-418.
DOI:10.19842/j.cnki.issn.0253-9934.2020.07.007

摘要

目的总结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近期开展的机器人辅助食管肿瘤全系膜切除术的手术经验,分析胸导管旁淋巴结分布规律、转移概率和影响因素,为该项术式的临床应用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回顾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2020年1—3月于机器人辅助下行食管肿瘤全系膜切除手术治疗的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和分析患者的一般情况、术前治疗方案、手术过程,以及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胸导管旁淋巴结转移规律。结果共纳入26例患者,其中男24例、女2例,年龄为(65.9±6.8)岁,肿瘤位置以食管中下段为主(21/26,80.8%);肿瘤临床T分期以T3为主(15/26,57.7%);临床淋巴结N分期阳性患者占88.5%(23/26);TNM分期以Ⅲ期病变为主(16/26,61.5%)。术前13例(50%)患者接受了新辅助治疗[诱导化学治疗(简称化疗)2例、诱导放射治疗(简称放疗)+化疗5例、诱导化疗+免疫治疗6例]。患者术后3 d内引流的胸腔积液为(209±196) mL/d,术后胸腔引流管拔除时间为4(3, 5) d,术后住院时间为8(7, 10) d,所有患者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总体发生率为38.5%(10/26),Clavien-Dindo分级Ⅲ级以上患者为3.8%(1/26),喉返神经麻痹发生率为19.2%(5/26),乳糜胸发生率为11.5%(3/26),无吻合口瘘。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57.7%(15/26)的患者在胸导管旁发现淋巴结,中位直径为0.4(0.2, 0.8) cm,19.2%(5/26)患者胸导管旁淋巴结转移(TDLN)呈阳性。肿瘤退缩分级1级患者占69.2%(9/13),病理完全缓解率为53.8%(7/13)。分析TDLN阳性和TDLN阴性两组患者,TDLN阳性多发生于食管下段病变(P=0.071);两组患者临床和病理学T分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8、0.330)。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和病理学N分期,TDLN阴性组临床N0~1分期患者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为71.4%,N2~3分期比例为28.6%,病理学N0~1分期比例为85.7%,N2~3分期比例为14.3%;而TDLN阳性组临床和病理学N2~3分期患者的比例均为100.0%;两组患者分期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7、0.001)。两组患者在淋巴结清扫总数、胸部淋巴结数量和淋巴结尺寸方面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TDLN阳性组患者转移淋巴结个数显著多于TDLN阴性组(P=0.003)。结论机器人辅助下行食管肿瘤全系膜切除术治疗食管肿瘤安全可行。对于中下段进展期食管肿瘤患者推荐行包含胸导管在内的全系膜切除术,但其远期生存率是否可以因此获益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