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江汉平原是我国南方勘探程度较低的地区之一。利用偏光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和冷热台,对钻于该区的簰深1井黄龙组岩心中的裂缝(晶洞)充填物及细晶白云岩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样品含有丰富的盐水包裹体和含烃盐水包裹体。单样品包裹体形成期次表明,白云石脉、方解石脉以及细晶白云岩均含多期包裹体,显示其为多期充填成因或者晚期脉体中有含改造的早期包裹体的矿物残留。根据均一温度分布特征、宿主矿物类型,结合不同脉体(晶洞)等的时间关系等,将包裹体形成期次分为5期,平均均一温度分别为74.7~86.4,94.6~106.5,111.1~131.8,141.3~152.9,158~162.6℃。结合埋藏史、热史研究认为,包裹体主要形成于三叠纪晚期—白垩纪,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较大,印支运动晚幕及早燕山运动主幕有气态烃充注,但由于充注量小于散失量,油气未能最终成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