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研究限制性液体复苏在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急诊救治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本科室就诊分娩的失血性休克患者80例,根据救治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和B组,每组40例,A组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B组采用常规液体复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观察不同液体复苏方法对剩余碱、血乳酸、凝血功能、红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输液量及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A组复苏成功1 h后凝血酶原时间[(13.2±8.5) s] 比B组凝血酶原时间[(15.4±8.7) s]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复苏成功后1 h红细胞比容(0.335±0.007)高于B组(0.289±0.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复苏成功1h后剩余碱[(-5.30±0.51) mmol/L]高于B组 [(-9.72±0.62)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复苏成功后1 h乳酸[(2.60±0.51)mmol/L]低于B组[(3.30±0.46)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比较两组复苏总输液量,A组总输液量[(1028±320) ml]少于B组总输液量[(2135±261)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并发症发生率(10%,10%)低于B组(30%,2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治愈率(83%)高于B组(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限制性液体复苏可有效维持重要器官血流灌注,降低产科失血性休克并发症的发生率。
-
单位福建医科大学; 福建省立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