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在标准放化疗同步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抗血管生成的小分子药物阿帕替尼能否逆转或增加对化疗耐药的宫颈癌细胞的放疗敏感性、提高临床疗效,同时观察其使用的安全性。方法: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就诊的Ⅱb~Ⅳa期宫颈癌患者,经2周期新辅助化疗且疗效评估为疾病稳定(SD)或疾病进展(PD),共40例,其中观察组(20例),先口服阿帕替尼7 d,继而行根治性同步放化疗联合服用阿帕替尼。对照组(20例)患者仅接受同步放化疗。按照实体瘤RECIST1.1标准评估治疗短期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的总生存(OS)率、无进展生存(PFS)率进行远期疗效的评价。按照CTCAE(不良事件通用术语标准)记录患者的不良事件。结果:短期疗效:放化疗结束时,观察组与对照组完全缓解(CR)差别有统计学意义(75%vs 40%,P=0.03);部分缓解(PR)率无统计学差异(20%vs 30%,P>0.05)。客观缓解率(ORR)有统计学差异(95%vs 75%,P=0.03),疾病控制率(DCR)无统计学差异(95%vs 80%,P=0.15)。短期疗效观察CR率及ORR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远期疗效:至2020年8月,对照组与观察组PFS率分别为:50%、40%,中位PFS分别为:33月、25月,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40)。OS率分别为65%、50%(P=0.45),观察组的PFS率及OS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放疗过程中不良事件主要为骨髓抑制、急性放射性肠炎、高血压、手足综合征,未出现4级急慢性放射反应,不良反应耐受。结论:针对化疗耐药晚期宫颈癌患者,阿帕替尼联合同步放化疗完全缓解率及客观缓解率较高,短期疗效较佳,且不良反应可耐受,有望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但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临床试验证实。
-
单位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