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介绍了陶器成型工艺中所使用的转动装置及其分类方法。从转动装置的结构出发,结合受力分析,认为中轴与轴承的出现可作为转动装置演变的两大节点,前者区分无轴转盘与陶轮,后者区分慢轮与快轮。中轴有枢轴式与榫卯式两类,轴承可分为凹式与凸式两型。新石器时代晚期,慢轮普遍出现在近东、伊朗、印度、中国等地,以枢轴式单轮盘慢轮为主,近东地区的慢轮最早用于修整盘筑后的陶器初坯,随后方出现盘筑拉坯工艺,中国境内,盘筑拉坯工艺直至快轮出现后依旧使用。快轮分为单轮盘与双轮盘快轮两类,中国民族志中所见快轮装置以枢轴式凹式轴承单轮盘快轮为主,较之慢轮,除新增轴承构件之外,轮盘尺寸增大、重量增加,既提高了转速,也通过转动惯量的增加提升了维持转动动能的能力。单轮盘快轮多设计如车筒或横木等平衡装置,保证了陶轮快速转动时的稳定性,也利于静止状态下陶轮的水平放置,实现了“快轮慢用”,在拍打、接坯、装饰等工序中继续发挥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