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研究制定多学科合作模式防控医疗设备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方法,探讨其在MDRO预防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构建多学科组织体系、落实多学科岗位职责和预防保障措施,按照监测-预警反馈-干预应对的一体化防控体系进行岗位职责细分,开展多学科合作模式防控医疗设备MDRO感染。选取医院临床在用的67台医疗设备,根据管理模式不同纳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个体化经验模式开展MDRO感染防控,观察组采用多学科合作模式防控MDRO感染。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集菌落标本624个和957个,分别展开设备使用检测1 437例和1 658例,对比两组MDRO检出率、检测问题率和管理执行力评分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医疗设备采集的957例菌落标本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铜绿假单胞菌(CR-PA)的检出率分别为1.15%(11/957)、1.25%(12/957)、0.94%(9/957)、1.15%(11/957)和1.04%(10/957),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742,x2=9.263,x2=14.357,x2=6.316,x2=16.542;P<0.05);观察组开展检测的1 658例中医疗设备使用操作、清洁消毒、存放管理及感染应对的问题率分别为5.01%(83/1 658)、1.27%(21/1 658)、4.46%(74/1 658)和3.14%(52/1 658),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7.846,x2=68.598,x2=56.661,x2=128.609;P<0.05);观察组神经外科、感染预防与控制科、医学工程处、医务科和检验科相关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914,t=4.304,t=7.492,t=5.428,t=5.825;P<0.05)。结论:多学科合作模式能够完善医疗设备使用组织管理体系,降低设备相关的MDRO感染率,提高多学科工作人员MDRO预防控制执行力。

  • 单位
    秦皇岛市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