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豫西登封、济源、宜阳、荥阳和巩义等地发育一套连续的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的陆相地层孙家沟组、刘家沟组和和尚沟组,保存着有环境和生物信息的微生物成因构造以及后生动物扰动构造,对二者的深入研究对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的陆相微生物与环境以及早三叠世的生物复苏有着重要的意义。研究区5个剖面保存了丰富的微生物成因构造和后生动物扰动构造,其中微生物成因构造有3大类、25小类,后生动物扰动构造有6属13种。这些构造在地层自下而上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微生物成因构造自孙家沟组中上部出现到刘家沟组顶部消失;后生动物扰动构造自刘家沟组上部出现,到和尚沟组上部逐渐增多,至中三叠世油房庄组基本达到灾变事件前的生物水平;二者仅在刘家沟组共生。本研究表明研究区微生物成因构造和后生动物扰动构造在整体上具有负相关性与耦合变化关系。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