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白果抗氧化作用机制

作者:洪梦杰; 鲁圣伦; 刘羽佳; 敬思群; 陈洁*; 于白音*
来源: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3, 29(04): 53-61.
DOI:10.19870/j.cnki.11-3716/ts.20221111.003

摘要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初步探讨白果抗氧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收集白果活性成分及靶点;利用GeneCards、OMIM和NCBI数据库对抗氧化靶点进行收集;利用STRING数据平台对药物和疾病靶标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PPI),并将结果导入Cytoscape 3.9.1软件,拓扑分析得到核心靶点;基于核心靶点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建立“活性成分-核心靶点-通路”网络图并进行拓扑分析,筛选得到核心成分和核心靶点。利用AutoDock Vina进行分子对接对核心成分和核心靶点的相互作用进行验证。结果:共获得白果活性成分15个,对应靶点142个,疾病靶点11 255个,共有靶点139个。经过蛋白互作及拓扑分析,得到核心靶点13个,核心靶点涉及139个基因功能条目和71条通路(P<0.05)。将“活性成分-核心靶点-通路”网络图进行拓扑分析,共筛选出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槲皮素、β-胡萝卜素、山柰酚、芒柄花素、异鼠李素、β-谷甾醇和(+)-儿茶素共8个核心成分,以及CASP3、CCND1、MYC、CTNNB1、MAPK8、FOS、EGFR、VEGFA、IL6、ESR1共10个核心靶点。结论:白果抗氧化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和多通路的作用特点,白果活性成分可能通过上调VEGFA、ESR1蛋白的表达,下调CASP3、CCND1、MYC、CTNNB1、MAPK8、EGFR、IL6蛋白的表达,激活癌症、传染病、信号传导、内分泌代谢等相关通路来实现抗氧化作用。

  • 单位
    韶关学院; 周口科技职业学院; 喀什大学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