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四湖夏秋季鱼类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作者:丛旭日; 董贯仓*; 李秀启; 客涵; 王亚楠; 孙鲁峰; 马汝芳; 王晴晴
来源:水产学杂志, 2023, 36(03): 60-67.

摘要

2020年7月和11月,在淮河流域的南四湖即南阳湖、独山湖、昭阳湖和微山湖(34°60’~35°14’N,116°68’~117°23’E)的上级湖(鲁桥)、湖中(二级坝)和下级湖(韩庄)设置3个采样点,用多网目复合刺网、地笼网、网箔、拦网采集鱼类样本,并定期走访采样点附近的渔船码头、跟随采样点附近的捕捞渔船等现场补充调查,分析和研究该水域鱼类群落的种类组成、生物量、优势种以及生物多样性,为填补南四湖鱼类研究的空白,完善南四湖生态保护内容和渔业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夏秋季该水域共发现鱼类45种,隶属于7目14科34属,包括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鲫(Carassius auratus)、鲤(Cyprinus carpio)、刀鲚(Coilia nasus)、翘嘴鲌(Culter alburnus)等主要经济种类,鲫为绝对优势种,其他优势种类因网具选择性而差异较大。二级坝附近水域多样性指数最高,鲁桥次之,韩庄最低。区域因子多重比较结果显示,二级坝湖区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其他湖区(P<0.05)。各网具渔获物总量看,二级坝与其他2个湖区差异显著(P<0.05);韩庄和鲁桥差异不显著(P>0.05)。7月CPUE高于11月,差异不显著(P>0.05)。根据主要物种的生物量聚类,南四湖鱼类群落可划分为2组,A组群(二级坝调查点)、B组群(鲁桥、韩庄调查点),这二个组群的平均相似率较高,达77.13%,刀鲚的差异贡献率较高。

  • 单位
    山东省淡水渔业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