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生于清代科举世家的吴敬梓,因受当时颜李学派"礼乐兵农"实学思想的影响,基于儒家的社会担当,在揭露科举制度危害的同时,尤其借机对当时深受科举毒害的骄人、傲人者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对封建礼教和封建习俗予以无情地鞭挞,同时对社会底层的人民寄予了深切的同情。他关注民生,希望重振礼乐以匡扶世风,并提出了一系列社会改革方案,这些在《儒林外史》中都有充分的表现。生于朝鲜李朝时期的朴趾源,因受当时实学思想影响和其特殊的生活经历,他的短篇小说对当时两班贵族的种种丑恶以及那些迂腐、道德堕落的儒学士进行了无情的讽刺和揭露,颂扬了以天下为己任的正面人物,对人民的苦难寄予了深切的同情。朴趾源的小说,表现出他对经济和商业的重视,力求建立一个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社会。可见吴敬梓和朴趾源都深受实学思想的影响,虽然讽刺的对象因国情而不同,但都对当时社会的弊端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同时提倡对人民生活有着深远意义的实学思想。
-
单位白城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