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大豆胞囊线虫是危害大豆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我国的东北、内蒙古和黄淮海地区发生较多,严重制约赤峰地区大豆产业的发展,一般可使大豆减产30%~50%甚至绝收。只有掌握了本地区大豆胞囊线虫发生规律,探索无毒、无公害、无污染、无残留的生态、绿色、有效的低成本解决方案,才是赤峰地区大豆产业健康发展的根本途径。【方法】通过在多年定位的试验地块进行大豆连作种植,采用田间计数法,计算根上胞囊数量并对当季测产。【结果】2014—2019年的大豆连作期间,随着大豆连作年限的增加,胞囊线虫发生强度逐年增加,大豆生长受到抑制,产量逐年降低,最高减产幅度达到44.43%。但在大豆连作第7年(2020年)时,胞囊线虫发生强度呈断崖式下降,产量也随之恢复。【意义】掌握了赤峰地区大豆胞囊线虫的发生规律,为下一步引入定殖其天敌真菌或选育抗病品种进行无毒、无污染、无公害、无残留防治提供依据。
-
单位沈阳农业大学; 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