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行非手术治疗后骨折愈合情况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6年7月-2018年7月采用非手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79例,治疗前均测量其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 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 PT)、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 LL)、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 angle, TKA)、脊柱矢状轴(sagittal axis of spine, SAS)和C7椎体中心到骨折椎体中心的垂直线距离(DSVA)、腰椎骨盆匹配值(PI-LL)等指标。治疗6个月后,依据骨折愈合情况分为两组:骨折愈合组和不愈合组。对两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和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进行比较,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非手术治疗后骨折不愈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79例中,12例治疗6个月后出现骨不连,发生率为15.2%,均纳入不愈合组。不愈合组患者的年龄显著高于愈合组(P<0.001);两组性别、骨密度值和骨折椎体分布均无组间明显差异。愈合组患者的SVA(P=0.000)、DSVA(P=0.000)和PI-LL值(P=0.000)均显著低于不愈合组,而PI、PT、LL、TKA等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DSVA>6.7 cm(OR=1.792)、PI-LL>31°(OR=2.651)是骨折不愈合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 治疗前的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对OVCF患者非手术治疗后的骨愈合结局有明显影响,尤其是PI-LL>31°和DSVA>6.7 cm将显著增加骨不连的风险。

  • 单位
    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