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长沙金盆岭出土的永宁二年对坐书写俑长期以来被定名为"校书俑",象征墓主生前属吏。本文从宗教学、图像学视角对对书俑的身份和功能进行再考证,认为该墓葬中34件俑实为模拟死者升仙程序中冥界与仙界官典构成的仪仗队,而对书俑的真实身份是冥界掌管生死簿的司命、司录二神君:司命抱持玉历,为墓主定天命和宿命;司录执笔书写,为墓主定死后去向。对书俑眉间俱生白毫,应是该地区在佛教传入之初,民间不明佛教真义,而借"外来神仙"行本土升仙仪轨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