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侵占型"公共艺术强调艺术家个体观念的彰显,具备较强的视觉效果和个性化语言;"民生型"公共艺术注重社会学角度的艺术介入,具备更强的专业深度和更高的艺术段位,在在地性、可持续性和空间伦理的有机协调方面,表现得也更好。二元对立不是目的,本质上这是价值观选择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