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国认同”是西方汉学与中国学研究中长盛不衰的问题域。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认同”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外部证成。由于中西文化视角的差异,西方学界对中国的认知建立在“他者”框架基础上,形成一种“镜像”的“中国的认同”,其使得“中国认同”失焦、失准。这是“中国认同”问题式的学理源起。受西方影响,海外华人与中国港澳台地区分别在实践中形成了“中国性认同”与“‘文明—国家’二元体认同”的“中国认同”命题的逻辑证成路径。“中国的认同”把中国文明体国家置于西方民族国家的对位,“中国性认同”把中华文化传统置于群体权益的对位,“‘文明—国家’二元体认同”把中华文明的国家大共同体置于地域文化的地区小共同体的对位。“中国认同”出现“镜像”以及“中国认同”问题式出现多重逻辑证成的根本原因在于文化、民族与国家认同三者之间的失调与分离。只有通过“中国认同”问题式来质疑“他者”,建立起“中国认同”的中华文化本位立场,树立国家认同优先于地域认同的“中国认同”问题式的基本前提,才能还原“中国认同”的“原真性”,重构民族主体性,树立中华文化自信。“中国认同”的“原真性”在于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的一体性,以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三位一体为其核心表征。文明共同体与国家共同体的相互嵌套构成统一而自洽的“中国认同”问题式逻辑证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