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Bryan人工间盘覆盖比和端板角等假体安置因素对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后远期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积水潭医院2003年12月至2007年12月86例患者共101个节段因颈椎退行性疾病行Bryan人工间盘置换术且随访10年以上的临床资料。平均年龄(54±9)岁, 其中男51例, 女35例, 71例为单节段置换, 15例为双节段置换。术后中立位X线片上测量人工间盘覆盖比和人工间盘端板角。依据人工间盘覆盖比是否>95%和人工间盘端板角是否后凸将患者分为2组:手术理想组43个节段和手术欠佳组58个节段。分别于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评估患者影像学指标包括:手术节段活动度、手术节段COBB角、椎旁骨化分级和是否出现手术节段活动度丧失、局部后凸和高等级椎旁骨化。分别于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评估患者临床功能指标包括: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及Odom′s标准并计算JOA改善率、NDI%下降情况和Odom′s优良率。连续变量数据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 分级变量数据使用Mann-Whitney检验进行分析。结果手术理想组患者37例, 男23例, 女14例, 年龄(52±8)岁;手术欠佳组患者49例, 男28例, 女21例, 年龄(55±10)岁。两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活动度、手术节段COBB角、活动度丧失率、局部后凸及高等级PO的发生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t=5.608、3.812, χ2=15.097、18.334、27.141, 均P<0.05)。手术理想组和手术欠佳组患者JOA改善率分别为69%±39%和66%±44%, NDI%分别下降14%±8%和11%±8%, Odom′s标准优良率分别为97.3%和83.7%, 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307、1.483, Z=0.989, 均P>0.05)。结论假体安置因素会影响人工间盘置换术后远期手术节段活动度、局部后凸和高等级PO的发生。术中操作时, 应尽量避免出现人工间盘覆盖比<95%与人工间盘端板角后凸的发生。
-
单位北京大学; 北京积水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