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水浒传》在艺术上的成就离不开人物形象的塑造。作者施耐庵成功塑造了血肉丰满、个性鲜明的一百○八条英雄好汉,并给每人取了一至两个绰号,这些绰号名目繁多,内涵丰富,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的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绰号的翻译给译者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本文参考艾克希拉对文化专有项翻译策略的分类方法,选取《水浒传》最具代表性的两位译者沙博理和赛珍珠的译本,比较他们对人物绰号的翻译策略,为日后的绰号的翻译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

  • 单位
    北京外国语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