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了建立更加完善的苍术燥性效应评价体系,确证苍术的主要燥性部位,进一步明确苍术麸炒减燥机制。以健康大鼠为对象,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生苍术、麸苍术水浸膏和挥发油21 d,基于燥胜则干和燥性伤阴的理论,选择大鼠饮水量、颌下腺组织形态、尿量及肾脏中水通道蛋白2(AQP2)的表达、血液流变学以及血清中c AMP/c GMP的比值、Na+-K+-ATP酶含量为指标。分析结果显示:生苍术挥发油高剂量组大鼠与大豆油组相比,饮水量显著增加(P<0.05),颌下腺腺泡萎缩,尿量显著增加(P<0.05),水通道蛋白2的表达显著降低,血液黏度显著增加(P<0.05),血清中c AMP/c GMP的比值显著升高(P<0.05),Na+-K+-ATP酶含量显著升高(P<0.05)。麸苍术挥发油高低剂量组与生苍术挥发油高剂量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而生苍术、麸苍术水浸膏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初步建立了比较全面的苍术燥性效应评价体系,确证了苍术的主要燥性部位是挥发油部位,揭示了苍术麸炒减燥的机制不仅仅与挥发油的总含量下降有关,还可能与挥发油中的燥性成分转化有关。为苍术的燥性物质基础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为苍术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科学依据,进一步明确了苍术麸炒减燥机制,同时为其他燥性中药的评价提供参考。
- 单位